从云南快递至慈溪的蜂蜜桶里暗藏玄机 快递“藏毒”

发布时间:2014-8-6 18:02:45 阅读:
  从云南快递至慈溪的蜂蜜桶里暗藏玄机 快递“藏毒”
近日,慈溪市检察院统计发现:今年上半年,该院共起诉毒品犯罪70起86人,犯罪手段明显呈现出物流运输、人货分离、流动交易等新特点。
  包裹里面藏毒品
  岩某是云南人,三年前认识了慈溪人陈某。2013年,得知陈某日子不好过,岩某便表示要“帮助对方”,而帮忙方式就是向其出售毒品。两人在QQ上谈好价格后,陈某用其小舅子的账户给岩某先后划拨9万元。随后,岩某将“货物”用纸和尼龙袋包好,放到一桶蜂蜜里,从云南快递至慈溪。陈某与小舅子在取货时,被事先获得线报的民警抓获。
  近日,慈溪检察院依法批捕了涉嫌贩卖毒品罪的嫌疑人岩某。
  如此通过快递、托运等方式运送毒品并不鲜见。今年6月国际禁毒日当天,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宁波的毒品主要来自四川、云南、广东等地,与以往面对面交易不同,近来网上联系、物流托送的互联网涉毒问题日益突出。
  人货分离难寻踪
  为何毒品运输会瞄上物流行业?检察官分析,首先,物流网点遍布全国各地,毒品可以借助其网络,轻而易举实现跨省市运输;其次,物流行业客户群大,且往往不验证客户身份信息,使得毒品犯罪有机可乘。
  从甬上检察院办理的案件来看,毒贩通常会选择将毒品包裹好藏于货物中,以物流托运方式发送,一般5日左右即可到达收货人手中。用来藏毒托运的货物,大都比较轻便、易于提取和搬动,且不易被发现。收货人通常也不会填写真实姓名,而是使用虚假姓名和地址。收货时,毒贩委托他人提取货物,自己尾随在后,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便逃之夭夭。
  “利用物流运输毒品,人货分离,且犯罪嫌疑人往往使用虚假姓名和地址,难以‘人赃俱获’,使得案件查处难度增大。”检察官说。
  物流规范亟待加强
  此类犯罪手段最主要的“依托”就是物流行业管理、操作上的漏洞。
  检察官建议,为有效追踪抓捕贩毒分子,打击犯罪,必须完善现有法律法规。快递寄送可参照网吧、旅馆实行实名登记,物品必须经过安检。同时加大对快递公司的监管力度,如有快递公司未尽审查义务,导致毒品运输投递的,应对快递公司作出处罚。“虽然实名制、当场验视制度会增加快递公司的工作量,导致收件效率降低,但对防范、查处此类案件有很大作用。”
  另外,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大对物流行业的监管力度,检查、录像监控等都要严格落实。当然,更为重要的是堵住根源,让每个市民意识到毒品的危害性,自觉远离毒品。没有需求,就没有买卖。
 【打印本页】    【关闭窗口】    【向上
 

Copyright © 1999-2013  备案号:粤ICP备15068045号
地址:广州市江夏学校北路良鹏大厦8407室(江厦大酒店对面) 技术支持:群杰科技提供专业网络服务技术